随着口腔护理理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口腔产品的要求由传统清洁卫生逐步转到日常预防口腔问题上,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宣称具有“消炎镇痛"、“止血"、“稳固牙齿松动"、“脱敏"、“美白"功效的牙膏,部分宣称模糊了牙膏与药品、医疗器械的界限,背离了牙膏的定义,让消费者误解牙膏的功效宣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牙膏功效的相关规定,系统地对牙膏功效检测的实验室方法进行梳理,以便大家更加正确的认识牙膏功效。
与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类似,牙膏的功效评价方法亦可以使用生物化学方法、动物模型、体外细胞模型、体外动物替代方法等实验室方法对牙膏的功效实现不同角度的数据支撑。
牙齿表面存在一层附着力强的获得性膜,细菌在牙齿分解食物或日常饮食中带有深色的食物或饮料,如红茶、酱油、巧克力、咖啡等会使获得性膜着色,逐渐积累形成较难去除的外源性色斑。实验采用牛牙作为底物,经切割、树脂镶嵌、抛光制成规则磨块,将其人工染色获得外源性色斑,通过模拟刷牙过程,利用色差计测量牙齿颜色差异,评价牙膏去除外源性色斑效果能力。
牙结石又称牙石,是附着于牙齿表面钙化和部分钙化的物质。牙结石主要是牙菌斑矿化的结果,矿物质主要由不同密度、不同形状和不同表面积晶状体的磷酸钙组成。从人唾液中培养牙菌斑,然后在矿化液中使其矿化并且用含有不同活性成分的牙膏浆对矿化菌斑进行处理,比较牙膏处理后矿化斑中的钙离子含量,检测牙膏的抗牙石效果。
体外抑制甲硫醇实验
口内口臭通常是由口腔内微生物与食物残渣、唾液等中的特定底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所形成的,包括含硫挥发性化合物、胺、芳香族化合物、短/中脂肪酸或有机酸、醇、醛或酮等。下表中列出了部分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及其气味阈值,其中,含硫挥发性化合物的气味阈值普遍较低,是常见的口臭研究标志物。在体外模拟口腔环境产生甲硫醇,通过检测牙膏对甲硫醇生成的抑制作用,可评价牙膏的减轻口臭功效。
| | |
| | 通过气相对比测试,检测志愿者使用产品前后唾液中产生甲硫醇的量来评价产品的除口臭效果。 |
| | WS/T 326.2-2010 测定含氟牙膏产品老化实验后游离氟或可溶性氟的含量,≥500mg/kg时,产品具有防龋功效。 |
| | 体外培养牙菌斑,然后用产品与牙菌斑液混合作用,测试其中的牙菌斑量。 |
| | 基于的牙本质切块的抗牙本质敏感功效检测,检测牙小管封闭率。 |
| | |
| 美白类 | 在牙膏溶液中对染渍的牛牙进行测试,利用洗前洗后的 L、a、b 值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去渍效果。 |
| | 通过测定人工唾液中钙元素的浓度,计算样品对牙结石的抑制率。 |
| | 通过质谱对比测试,检测志愿者使用产品前后唾液中产生甲硫醇的量来评价产品的除口臭效果。 |
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无论是安全性测试,还是功效性评价,实验室方法已经很好地适用于化妆品产品和原料研发的各个阶段。因此在牙膏功效上,实验室方法不仅是验证牙膏功效的科学方法,也是牙膏原料前期筛选、牙膏配方验证的科学研究手段。